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拉希德·约翰逊

豪瑟沃斯 豪瑟沃斯HauserWirth
2024-09-03

▲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 拉希德·约翰逊,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Daniel Schäfer


今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豪瑟沃斯(展位1C21)欣然呈献众多经典大师杰作及当代艺术新作。本文将带您走进当代艺术家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的最新作品《神明绘画“汪洋”》。


▲ 届时扫描海报二维码

观看我们的展位快闪直播






▲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神明绘画“汪洋”》(God Painting "Open Waters"),2023,油彩 亚麻布,188 x 157.5 x 6.4 厘米(带框)© 拉希德·约翰逊,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Stephanie Powell



《神明绘画“汪洋”》

God Painting "Open Waters"

2023



我闭上双眼,抬头望向太阳。那天的阳光和煦。我的眼皮上映照出一片红,心中浮现一个简单明了的想法:它就叫“神明”。[1]

——拉希德·约翰逊



《神明绘画“汪洋”》(God Painting “Open Waters”,2023)属于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的最新创作系列「神明绘画」(God Paintings),该系列于去年一场备受瞩目的展览「七个房间与一个花园:拉希德·约翰逊+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Seven Rooms and a Garden. Rashid Johnson + Moderna Museet)中首次展出。[2] 




「七个房间与一个花园:拉希德·约翰逊+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Seven Rooms and a Garden. Rashid Johnson + Moderna Museet)展览现场,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2023 © 拉希德·约翰逊,摄影:Mattias Lindback

约翰逊被公认为同代创作者里的先锋之一。新作「神明绘画」发展自艺术家经典的「焦虑人」(Anxious Men)系列及「海景绘画」(Seascapes)系列,以一道古老的几何符号“鱼鳔”(vesica piscis)——两个圆圈重叠的交会处,如同一颗杏仁般——扩展其独有的图像学创作和标志性的视觉词汇。约翰逊以这个普遍又带暗示的阈限符号,来捕捉并探讨他的心路历程。

《神明绘画“汪洋”》是一件具诗意且深刻、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不仅展现出约翰逊对于色彩与痕迹创作的高超掌握,也体现了他对于存在主义主题的长期关注,譬如个人与集体焦虑、个人内在性,以及阈限状态等。

▲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神明绘画“汪洋”》(God Painting "Open Waters")局部,2023,油彩 亚麻布,188 x 157.5 x 6.4 厘米(带框)© 拉希德·约翰逊,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Stephanie Powell

约翰逊在「神明绘画」里对画布表面的处理更加彻底,使用了擦除手法创作——在其「海景绘画」(2021-2022)及更早期作品如《宇宙废油“苦”》(Cosmic Slop “Bitter”,2015)中曾采用过。[图1-图2] 约翰逊首先在画布上涂满高饱和的红色油彩,之后以调色刀、笔刷在油湿表面上刻出一个个“鱼鳔”符号。[3]  

图案有如一只只竖直的眼睛,又仿佛是画布上燃起的火焰,亦是艺术家对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重要的少年回忆录《下一次将是烈火》(The Fire Next Time)的致敬。该回忆录的书名源自一首非裔美国人灵歌里的歌词:“上帝给出彩虹之兆,不再有洪水,下一次将是烈火”。这首歌最初在美国南部的奴隶们之间传唱,也是约翰逊于2018 年两次展览的灵感来源。在《神明绘画“汪洋”》火烧似的画布上,约翰逊诠释了这首灵歌最后一行的寓言,体现出他对于个人与集体文化身份、个人叙事、哲学、历史复杂性的持续批判性探索。

▲ 相关图片:[图1]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海景绘画“最后一夜”》(Seascape “The Last Night”),2021,油彩 亚麻布,183.3 x 243.8 x 4厘米/ 72 1/8 x 96 x 1 5/8英寸,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收藏

▲ 相关图片:[图2]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宇宙废油“苦”》(Cosmic Slop “Bitter”),2015,黑皂 蜡,184.2 x 243.8 x 5.1厘米/ 72 1/2 x 96 x 2英寸,纽约所罗门·R ·古根海姆美术馆收藏,摄影:Martin Parsekian

约翰逊在创作里关注于人们的阈限状态。他在「淤痕绘画」(Bruise Paintings,2021-2023)里反思伤口渐愈,但痛苦记忆仍时被勾起、淤痕仍清晰明显的状态;在「海景绘画」则探讨了海洋的阈限特性。细看之下便能发现,「海景绘画」里的小艇就像是双圈重叠以外的余下部分。约翰逊认为,海洋是一段历程的见证者,代表着人们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

《神明绘画“汪洋”》的“鱼鳔”符号与「海景绘画」的抽象半圆船体间也存在着联系,让观者联想到奴隶船的形象,以及自由与奴役之间的那段历程。竖直的“鱼鳔”符号延画布而上,仿似即将起航的船艇,征途指向天空,带有一丝与神性的联系。约翰逊在《神明绘画“汪洋”》中深入这一主题,把画作与古代及当代历史、神学图像学等联系起来,并在其他专注于神智学(Theosophy)及构成主义的艺术家——同样运用充满丰富象征性及隐喻可能性的“鱼鳔”符号——的基础上继续往前探索。约翰逊认为,「神明绘画」是“一种致敬,也是一段对阈限性的递进式研究”。[4]

约翰逊作为当今最具独创性及影响力的当代美国艺术家之一,《神明绘画“汪洋”》展现了他近期的艺术与个人演变。这件作品描绘了约翰逊“通往结论的道路,一个阈限的状态”,呈现出艺术家创作的丰富性,同时自如地融入了他对于创造 “新模式、新符号和新表现方式”的渴望。[5]

▲ 「拉希德·约翰逊:前日」(Rashid Johnson. Nudiustertian)展览现场,豪瑟沃斯香港,2023 © 拉希德·约翰逊,摄影:JJYPHOTO


注:
[1] 拉希德·约翰逊,引自Antwaun Sargent著,《拉希德·约翰逊的焦虑与狂喜》(The anxiety and ecstasy of Rashid Johnson),《GQ》,2023年10月3日,https://www.gq-magazine.co.uk/article/rashid-johnson-art-2023(2024年2月2日摘录)
[2] 「七个房间与一个花园:拉希德·约翰逊+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由拉希德·约翰逊及Hendrik Folkerts策划,展出约翰逊作品及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Moderna Museet)的藏品。
[3] 这种颜色由两种红色颜料混合而成,一种是“焦虑红”(Anxious Red)——约翰逊与纽约颜料厂商R&F合作调制的商标颜料,以及另一种红色颜料。
[4] 拉希德·约翰逊与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策展人Hendrik Folkerts的对谈,《拉希德·约翰逊:艺术家讲座》(Rashid Johnson | Artist Talk),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4zT-0sce8(2024年2月2日摘录)
[5] 同上。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Art Basel Hong Kong

豪瑟沃斯展位 1C21


展会时间3月28至30日展会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参展艺术家丽塔·亚克曼 Rita Ackermann路易丝·布尔乔亚 Louise Bourgeois弗兰克·鲍林 Frank Bowling马克·布拉德福特 Mark Bradford埃德·克拉克 Ed Clark乔治·康多 George Condo威廉·德·库宁 Willem de Kooning伊连·德普拉 Hélène Delprat尼可·艾森曼 Nicole Eisenman冈瑟·弗格 Günther Förg查尔斯·盖恩斯 Charles Gaines凯瑟琳·古德曼 Catherine Goodman菲利普·加斯顿 Philip Guston卡米尔·亨洛特 Camille Henrot罗尼·霍恩 Roni Horn拉希德·约翰逊 Rashid Johnson巴尔提·卡尔 Bharti Kher玛利亚·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保罗·麦卡锡 Paul McCarthy安杰尔·奥特罗 Angel Otero尼古拉斯·帕蒂 Nicolas Party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劳娜·辛普逊 Lorna Simpson艾芙瑞·辛格 Avery Singer安杰·史密斯 Anj Smith帕特·斯蒂尔 Pat Steir亨利·泰勒 Henry Taylor

曾梵志 Zeng Fanzhi

张恩利 Zhang Enli







全球画廊展览
点击图片浏览详情

- 亚洲 - 


- 欧洲 - 


- 美洲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豪瑟沃斯HauserWirth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